当前位置:首页 > 正文
健康科普丨产后出血:每位妈妈都需要了解的“生命必修课”
发布时间 : 2025-02-21 16:02
来源 :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
浏览次数 : 1 【字体:
背景颜色:
分享到:
产后出血,这个在分娩过程中可能悄然降临的“恶魔”,

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,严重威胁着母婴安全。

今天,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产后出血,

为新生命的诞生和妈妈的健康筑牢防线。





01
什么是产后出血?



 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小时内,阴道分娩者出血量≥500ml,剖宫产者出血量≥1000ml。它不像普通的出血那样容易被忽视,短时间内大量的失血可能会让产妇迅速陷入休克状态,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




02
产后出血的四大“元凶”




子宫收缩乏力:这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。在分娩过程中,子宫就像一台强力的“肌肉泵”,通过不断收缩来压迫血管,减少出血。然而,如果子宫过度膨胀(如多胎妊娠、巨大儿等)、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、产妇疲劳或者使用了过多的镇静剂等,都可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,使得血管无法有效闭合,从而引发大量出血。




胎盘因素:胎盘在分娩后如果不能完整地从子宫壁剥离,或者部分残留、粘连、植入子宫肌层,就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止血机制,导致出血不止。前置胎盘、胎盘早剥等情况更是增加了胎盘相关产后出血的风险。



软产道裂伤:分娩过程中,尤其是急产、胎儿过大、胎位不正或者助产操作不当等情况下,可能会导致会阴、阴道、宫颈甚至子宫下段等软产道部位的撕裂伤。这些裂伤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妥善缝合,就会成为出血的源头。




凝血功能障碍:产妇本身患有某些血液疾病,如血小板减少症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,或者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等严重并发症,会使凝血机制出现异常,导致出血难以止住。

 


03
产后出血怎么预防?




孕期保健:规范的产前检查至关重要。通过定期产检,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孕妇是否存在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,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、胎盘异常等,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指导。孕妇自身也要注意合理饮食,避免胎儿过大,适当运动,增强体质。




及时纠正贫血:贫血是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。孕妇在孕期应该注意补充铁和叶酸等造血原料,防止贫血发生,如有贫血症状,应及时治疗。



产时监测:在分娩过程中,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产妇的宫缩情况、产程进展以及阴道出血量。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产妇,更是会加强监护,提前做好应对产后出血的准备措施,如开放静脉通路、准备好宫缩剂和血制品等。




产后护理:产后2小时被称为“第四产程”,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时段。此时,产妇需要在产房内接受密切观察,医护人员会定时按摩子宫,促进子宫收缩,观察阴道出血量和子宫底高度等。产妇及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,如有不适及时告知。

 


04
产后出血应对方法?




   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,医院会立即启动紧急救治预案。

     首先会快速补充血容量,通过输血、输液等方式维持产妇的血液循环稳定,防止休克的发生。同时,针对不同的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对于子宫收缩乏力,会使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,如缩宫素、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;如果是胎盘因素导致的出血,可能需要手取胎盘、清宫甚至子宫动脉栓塞等手术治疗;软产道裂伤则需要及时进行缝合止血;对于凝血功能障碍,会输注相应的凝血因子、血小板等血液制品来改善凝血功能。





 
产后出血虽然凶险,但并非不可预防和控制。

通过孕期、产时和产后的全程管理,

以及医护人员、产妇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,

我们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,

让每一位新妈妈都能平安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,

开启幸福的育儿之旅。



【妇幼健康科普】

文章转载自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妇产科
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!
分享到:
相关文章
版权所有(c)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,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、镜象 网站地图
主办单位: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 承办单位: 罗定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
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制作和维护   
ICP备案: 粤ICP备09004295号    网站标识码:4453810038    公安备案: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