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正文
科普 | 小儿尿床怎么办?儿科医生教您如何应对
发布时间 : 2024-12-13 11:14
来源 :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
浏览次数 : 58 【字体:
背景颜色:
分享到:
小孩尿床怎么办----请关注儿童遗尿



在儿童内分泌门诊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遗尿,愁眉苦脸地跟医生说:“这孩子已经上小学了,还尿床。每天晚上喊他尿1-2次,不喊的话,经常尿湿被子,很麻烦”孩子默默的在手足无措,很无奈,家长还很着急。尿床了怎么办?为什么?今天让我们来关注儿童遗尿。



什么是遗尿症

2014年《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》将儿童夜遗尿定义为:大于等于5岁以上儿童每周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时不自主排尿症状且持续3个月以上。这一状况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,中国5岁儿童中遗尿症的发生率为15.3%,5~18岁儿童的总体发生率为7.88%。





遗尿症的危害有哪些?



遗尿症对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。遗尿症不仅可能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损,还可能引起心理压力、社交障碍,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和神经发育。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若经常遗尿,更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。因此,家长必须重视起来,5岁以上孩子仍有遗尿,务必要到医院明确病因,并采取相应治疗手段。



引起儿童遗尿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


1)遗传因素
患儿遗尿这种病症从家族中通过显性遗传的几率是比较大的。如果患儿的爸爸妈妈都曾经有过遗尿症,那么他们的孩子患有小儿遗尿的几率则会为3/4;如果爸爸妈妈其中一方曾经为小儿遗尿的患者,那么他们孩子患有遗尿这种疾病的几率则为1/2。


2)睡眠觉醒障碍
通俗来讲就是遗尿症的儿童不能被尿憋醒,有的儿童因为睡前太过兴奋、疲劳导致睡眠太沉,还有的与神经系统发育欠成熟有关。要强调的是,存在睡眠呼吸障碍(打鼾、张嘴呼吸、睡眠呼吸暂停、憋醒)的儿童可以合并遗尿症,而且会导致对治疗不敏感,因此需要先处理上气道阻塞问题。

3)疾病及生理因素
例如尿路感染、肾脏疾患、脊柱裂、脊髓损伤、骶部神经功能障碍、大脑发育不全、膀胱容积过小等等,都有可能引起遗尿,但因疾病引起的遗尿所占比例较小。





4)家庭环境改变和心理因素
对于之前不尿床,突然发生尿床的继发性遗尿的小朋友,要关注有无家庭环境的变故,还要注意儿童有无抑郁症(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反应迟钝、焦虑等)、多动症(注意力不集中、活动过多、情绪易冲动)的表现,因为家庭环境和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儿童遗尿症。

5)抗利尿激素的缺乏
正常情况下,抗利尿激素在夜间升高,使尿液浓缩,儿童在睡眠中尿量减少。若儿童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减少,则会引起夜间尿量增多。

6)教育训练因素
因父母排尿习惯训练不良,教育不当,未能养成正常排尿习惯或儿童生活不规律,白天体能活动过度或功课负担过重,均可造成夜间不能适时排尿而出现遗尿。



如何治疗儿童遗尿症


1、一般治疗
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,避免过劳,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,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,起床排尿1~2次。白天睡1~2小时,给患儿树立信心,逐渐纠正害羞、焦虑、恐惧等情绪,多劝慰鼓励,少斥责,照顾患儿的自尊心,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。晚饭后避免饮水,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。




2、行为疗法
1)排尿中断训练
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,自己从1数到10,然后再把尿排尽,这样能训练膀胱控制排尿的能力。

2)忍尿训练
白天让孩子多饮水,当有尿意时,让他忍住尿,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,每天训练1~2次,增加膀胱容量,减少夜尿。

3)定时训练
在经常尿床的时间,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,让孩子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,建立条件反射。


3、遗尿报警器及药物治疗
1)遗尿报警器:适合夜间尿床一次的孩子,无毒副作用,但起效慢,需长期使用至形成条件反射。

2)药物治疗:口服去氨加压素:适合夜尿多的患儿,效果明显,但服药注意事项多,易漏服,停药易复发。

遗尿症是可以控制的,出现遗尿不能等待,也不要太担心,要去专业的遗尿专科门诊就诊,医生和家长一起查找原因,积极治疗。






【妇幼健康科普】
来源:儿科(儿童内分泌/生长发育专科) 沈荣旺
审核:刘子仲
排版:院办
(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,不能识别其来源,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,非商业用途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)

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!
分享到:
相关文章
版权所有(c)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,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、镜象 网站地图
主办单位: 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 承办单位: 罗定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
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制作和维护   
ICP备案: 粤ICP备09004295号    网站标识码:4453810038    公安备案: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8号